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遗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1、2、3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 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 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三幅图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出土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出自我国不同地区,代表不同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农业,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分封,故排除D项。 2.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 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 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 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可知,唐代的女性地位高,根据“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可知,唐代的社会风气的开放,C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故排除B项;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是在宋朝时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项。 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里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A. 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 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 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可知,从汉代到明朝,丞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最终被废除,加强了皇权,故选D项;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A项;分工协作,提高效率,指的是三生六部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相互制约,杜绝贪腐,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 4.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题良将其题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违到总理衙门、在校订手稿期间,普鲁士与丹麦两国因在华商船起了争议,总理商门根据《万国法原理》提供的国际法知识妥善处理了该事件,验证了该书的价值,随即散发了三百本给各省。这反映当时 A. 对外交往开始掌握主动权 B. 近代外交观念逐渐影响中国 C. 近代化努力取得丰硬成果 D. 清政府盲目自大的心态消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晚清政府根据近代国际法律妥善处理了普鲁士和丹麦在华的商船争议,说明近代外交观念开始影响中国的对外交往,故选B;晚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没有掌握主动权,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对外交事件的处理,而非取得的外交成果,排除C;D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 5. 陈老师办公桌上题开的书页如图,据此,你认为陈老师在读下列书籍中的哪一木 A. 《这个天国不太平》 B. 《洋务运动》 C. 《戊戌政变记》 D. 《传教士眼中的1911》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