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纲要.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3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纲要.doc
文档介绍: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概述: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初始往往以口头传说与史诗的形态展现。进一步的学校教育、书籍出版,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则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通过这些形态多样的载体,我们得以了解各文明的成长与发展。然而,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这些遗产不断遭受破坏,正是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采取了种种措施,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单元课标要求:
1.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2.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第十四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本课重点:学校教育的发展;
本课难点:博物馆的的成长;
知识概要
一 学校教育的发展
1. 古代教育 (1)先秦时期,“学在官府”。官学与私学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2)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代表了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代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3)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孔子首创。唐代以后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
(4)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书院形成与迅速发展。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朱熹编纂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响后世。
(5)作用:保存与传播了古代文化,使儒家经典得以传承,为科举考试的推行提供了教育基础。
2. 近代大学 (1)现代大学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奠定了国民教育制度。
(2)德国人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实现了“教学与研究合一”的精神。
(3)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还致力于服务社会。
(4)京师大学堂,兴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5)清华学堂,1912年创办,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1931—1948年,梅贻琦任校长期间,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
(6)作用: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留学教育 (1)古代史上,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同时带来留学生。
(2)洋务运动时期,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赴美留学生。如詹天佑、严复等。
(3)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如孙中山、陈天华等。
(4)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如***、陈毅等。
二 印刷书的诞生
1. 产生:
(1)约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一般认为这是书籍的雏形。
(2)约前五世纪出现的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后来又出现帛书。
(3)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出“蔡侯纸”,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
(4)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作用:直接催生了印刷书,并推动了报纸、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