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3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47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3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docx
文档介绍:
单元综合提升
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
1.中央机构的变化
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选官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土地制度的变化
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4.赋税制度的发展
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法使极度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5.军事制度的变革
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唐玄宗以来的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沿革及趋势
1.沿革
(1)先秦:从西周到春秋,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重视按军功授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2)西汉: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察举、征辟成为士人做官的主要途径。
(3)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强化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对仕途的垄断地位。
(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隋朝产生了科举制,唐朝将其加以完善。
(5)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6)明清: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2.趋势
(1)选官标准由血缘、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2)选官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3)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
2.经济上,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同时,僧尼众多,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成为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使国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自魏晋以来,儒学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像也大都集中于这一时期开凿。
三、提炼观点类问题
 (2016·全国卷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