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化学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01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化学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doc
文档介绍:
第1课时 必备知识——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清单
[重要概念] ①反应热;②热化学方程式;③吸热反应;④放热反应;⑤中和热;⑥燃烧热
[基本规律] ①反应热与键能、活化能的关系;②反应热的大小比较;③盖斯定律的应用
知识点1 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
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
2.反应热(焓变)
(1)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符号:ΔH。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①宏观角度: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②微观角度: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键能角度分析:
③熟记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①可燃物的燃烧
①盐类的水解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④物质的缓慢氧化
⑤铝热反应
⑥大多数化合反应
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③C和H2O(g)、C和CO2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①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②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开始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C+O2CO2为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③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均是指化学反应;一般情况,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稳定性越弱。
(4)HT理解反应历程与反应热的关系
图示
图1
图2
意义
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图1: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放热反应
图2: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吸热反应
3.燃烧热
4.中和热
(1)中和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①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时,生成H2O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②由于中和反应与燃烧反应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与燃烧热时可不带“-”号,但用ΔH表示时,必须带“-”号,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Q kJ·mol-1或ΔH=-Q kJ·mol-1。
(2)中和热的测定
①实验装置
②测定原理
ΔH=-,c=4.18 J·g-1·℃-1=4.18 kJ·kg-1·°C-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
③注意事项
a.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b.为保证酸完全被中和,采取的措施是若酸、碱浓度相等,可采用碱体积稍过量。
c.计算ΔH时,要对数据进行近似处理,酸、碱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混合液的比热容近似等于水的比热容,即c=4.18 kJ·kg·℃-1。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3)(2017·天津卷)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4)(2018·天津卷)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
(5)(2020·江苏卷)反应SiCl4(g)+2H2(g)Si(s)+4HCl(g)用E表示键能,该反应ΔH=4E(Si—Cl)+2E(H—H)-4E(H—Cl)(×)
(6)(2019·江苏卷)反应2H2(g)+O2(g)===2H2O(g)的ΔH可通过下式估算:ΔH=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通关2] (2020.1·浙江选考)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a为逆反应活化能,Ea′为正反应活化能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Ea′-Ea
C.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或等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
D.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加快幅度,使平衡逆移
D [由图可知,Ea为正反应活化能,Ea′为逆反应活化能,A项错误;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ΔH=Ea-Ea′,B项错误;普通分子获得足够能量才能成为活化分子,因此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C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加快幅度,D项正确。]
[通关3] (2020·天津卷)理论研究表明,在101 kPa和298 K下,HCN(g)⇌HNC(g)异构化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