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历 史(开卷)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 120 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5页,第Ⅱ卷为第 6 页至第 8 页。试卷满分 100 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主张以德治国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实行德政。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论语》。B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下列属于秦朝管理制度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度 D. 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B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制度,元朝确立行省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 3. 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 勤俭治国 B. 勤于政事 C. 善于用人 D. 虚怀纳谏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依据材料中“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欲为省,毋烦民”可印证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特点,A项正确;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和 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勤俭治国”不符合,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4. 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A. 频繁战乱 B. 北人南迁 C. 自然灾害 D. 统治残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口大量死亡或流徙,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回答下题 5. 《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6. 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5. B 6. C 【解析】 【详解】1.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B项正确,排除A项;唐太宗和武则天完善了科举制,排除CD项。故选B项。 2.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C项正确;宋朝和元朝科举考试没有出现八股文,排除AB项;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 7. 以下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 A. 新疆 B. 云南 C. 台湾 D. 西藏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西藏首领为***、班禅;清朝政府颁发金瓶,由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决定转世灵童;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由此判断这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8.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 陈化成吴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