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三).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三).docx
文档介绍:
专题检测卷(三)
1.宋朝三司与宰相的职权关系颇为复杂,一方面三司作为宰相领导下的中央财务职官系统,在财务行政中须报请宰相决策,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过多种渠道,不经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务运行中的地位表明(  )
A.政出多门使决策的效率降低
B.中枢机构职能划分得以理顺
C.君主力图强化对政务的掌控
D.官僚机构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宋朝的三司地位在宰相之下,但是又有不受宰相管理直接与皇帝沟通的权利,可知三司的职权设置,打破了百官中宰相独揽大权的局面,有利于加强皇帝对行政权的控制,故选C项。
2.1141年,绍兴和议,实现了南宋与金的和平。《宋史》据此把赵构定为“中兴守成之明君”。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称:“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之气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宋与金和议存在着屈辱的一面
B.《宋史》缺少历史真实性的一面
C.宋高宗议和暴露出昏君的一面
D.王夫之反映出史家客观的一面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绍兴和议,主要内容是宋向金称臣纳贡,确定了宋金政治上的不平等,也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宋史》和王夫之的评价都有其合理的一面,A项宋金和议存在屈辱一面符合题意,故选A项。
3.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尊奉喇嘛教首领为帝师;明朝制定了“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治藏宗教策略;清朝形成***喇嘛与驻藏大臣共治的局面。材料反映出元明清时期对西藏治理的特点是(  )
A.政教合一 B.因俗而治
C.严密控制 D.羁縻册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尊奉喇嘛教首领为帝师”“多封众建,尚用僧徒”“***喇嘛与驻藏大臣共治”等关键词可知元明清时期借助宗教,不断完善地方管理机构,因俗而治,加强对西藏治理,故选B项。
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评价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时说:“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他的理由可能是(  )
A.迁都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B.迁都不利于经济重心南移
C.迁都不利于中国参与海洋开发
D.迁都后明朝长期处于北方边患威胁下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可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中国的政治中心处于北方,不具备参与海洋开发的地理位置,故选C项。
5.(2020·北京东城区高三综合检测)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入阁前有关情况
人数
占总数的比例
进士出身
157
96.9%
入为翰林官
139
85.8%
任过地方职务
21
12.96%
掌国子司业和祭酒
35
21.6%
官至尚书或都御史
54
33.3%
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
69
42.5%
——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
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 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 ③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 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6.根据下表所示的信息可以得知,在澎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  )
时间
事件
事件后续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