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五)
1.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
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
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造成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2.《南京条约》第十二条规定:“……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后来在《英军退还舟山条约》中又规定:英国退还舟山后“大清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与他国”。从中可以得出( )
A.英国对舟山及鼓浪屿两地有觊觎之心
B.英军可在舟山群岛和鼓浪屿两地永驻
C.清政府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
D.该条约标志着闭关政策开始走向瓦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英国退还舟山后‘大清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与他国’”,可见英国政府强制要求清政府不准许将两个岛屿给其他国家,目的就是想占有这两个岛屿,故选A项。
3.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
“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廷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答案 D
解析 清政府《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南京条约》附件之“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题干表述反映出清政府忽视了不平等条约的消极影响,说明当时的中国缺乏近代外交观念,故选D项。
4.(2020·山东济宁一模)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 )
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
C.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
D.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答案 D
解析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材料中说明只要华工情愿出国,就允许订立合同,这反映了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故选D项。
5.(2020·山东潍坊高三期末)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迎合西方价值观,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甚至提出“日中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论点。材料反映了( )
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
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C.国际舆论左右了战争进程
D.美日借用“文明冲突论”掩盖侵略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欧美媒体支持日本”,可知日本通过舆论宣传,美化侵略,并且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列强帝国主义的性质,故选D项。
6.(2020·山东滨州期末)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美十一国宣战时,东南各省督抚联合起来形成了“东南互保”,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削弱了中央统治
B.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
C.推动地方民主化
D.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清政府的权威,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故选A项。
7.(2020·海南一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主化者言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可见,魏源这一认识( )
A.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B.阐释了“师夷长技”的救国主张
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
D.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答案 A
解析 材料“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可见魏源仍然称外国为“夷狄”,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故选A项。
8.(2020·广东湛江二模)下表为太平天国的出版和宣传机构(部分)及其职能。由此可知,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