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2部分 热考主题 (10)城市建设,社会新貌.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4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2部分 热考主题 (10)城市建设,社会新貌.docx
文档介绍:
(十)城市建设,社会新貌*******总书记指出:“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要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他强调要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1)分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政府的政策变化,尤其是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发展,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市民阶层、市民文化发展的关系。
(2)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化的进程、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影响,并与古代城市、西方城市化进行比较。
(3)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迁移到户籍制度、农业的发展演变。
1.(2022·包头一模)据方志记载,宋代湖州所辖乌程县震泽乡的南林村,又称南浔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聚落,随着当地草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渐完善而成长为经济镇市,“市井繁阜,商贾辐辏”,到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其获得官方认可升级为镇。从草市升级为镇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时局的剧烈变迁
B.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答案 B
解析 联系知识可知,宋代时期,草市大量出现,南浔草市因辐射区域人口众多,拥有相对优越便捷的交通条件,在商品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下而成长为镇市,B项正确;政治时局变迁不利于市镇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无关,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D项。
2.(2022·葫芦岛一模)下表是部分年份德国总人口及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材料表明(  )
年份
人口总数(人)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871
41 059 000
63.9
36.1
1880
45 234 000
58.6
41.4
1890
49 428 000
57.5
42.5
1900
56 367 000
45.6
54.4
1910
64 926 000
40.0
60.0
A.城市化的进程在持续推进
B.城市化进程加快统一步伐
C.农业改革是城市化的保证
D.城市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1871-1910年德国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在持续推进,A项正确。
3.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10.6%升至15.4%;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
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