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化学第七章 第3讲.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6页1.17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化学第七章 第3讲.doc
文档介绍: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Qc与K的关系)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
(频数:★★★ 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 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是高考必考点,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特别是通过平衡压强来表示平衡常数和计算转化率是近几年高考重点,复****时应加以关注。
1.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
K=。
(3)实例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关系式
N2(g)+3H2(g)2NH3(g)
K1=
K2=(或K1) K3=
N2(g)+2(g)NH3(g)
K2=
2NH3(g)N2(g)+3H2(g)
K3=
(1)纯液体、纯固体物质或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均不写,但是水蒸气的浓度要写。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2)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为平衡时的浓度,其书写形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4)意义及影响因素
①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通常K>105可认为反应彻底,K<10-5认为反应不能发生。
②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5)应用
①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②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c=。
Qc<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③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利用的是物质的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浓度,也不能用物质的量。
(2)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也不会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2.平衡转化率
对于上例反应中A(g)的平衡转化率可表示为:
α(A)=×100%{c0(A)代表A的初始浓度,c平(A)代表A的平衡浓度}。
1.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又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
2.对于aA(g)bB(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又加入一定量的A,相当于增大压强。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教材改编题)(RJ选修4·P322改编)已知反应A(g)+3B(g)3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1、c(B)=2.0 mol·L-1、c(C)=1.0 mol·L-1,则K=________。
答案 K= 0.062 5
3.(思维探究题)已知下列反应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H2(g)+S(s)H2S(g) K1
S(s)+O2(g)SO2(g) K2
则在该温度下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答案 K1/K2。
[A组 基础知识巩固]
1.(2018·潍坊质检)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X和2 mol Y进行如下反应:3X(g)+2Y(g)4Z(s)+2W(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Z,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