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纲要.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纲要.doc
文档介绍: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概述: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两者有区别又密切相关,户籍的建造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单元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管理和社会救济;
2.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第十三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
本课难点: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知识概要
一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 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开始于战国时期。前375年,秦国“为户籍相伍”,编排户口。
2. 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一般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3. 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户籍散乱。
4. 西晋统一后,重定户籍,称为“黄籍”。东晋除“黄籍”外,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
变化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5. 隋统一后,重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政府还会“刮户”。
6. 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
分类原因: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
7. 元朝与明朝,都以职业定户籍。明朝户籍称“黄册”。
8. 清朝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后,户籍停止编审,名存实亡。
户籍的作用:是历代封建王朝赋役征发的依据,是为赋役征发服务的。
二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1. 基层组织
(1)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基层组织。
表现: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唐朝农村设里和乡,城市设坊和村。明朝实行里甲制。
(2)基层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秦汉什伍组织,唐朝邻保制度,北宋王安石实行保甲法,明朝王阳明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 历史背景: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2. 表现:(1)政府为主体,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
(2)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
(3)宋朝开始,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北宋范仲淹创设义田,赈济族人。
(4)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机构。
3. 特点:(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疏导和安置流民。
(2)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第十四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要求: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本课重点: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本课难点: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知识概要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 在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2.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