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测试:4烛之武退秦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5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B.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好像
D.晋军函陵 军:驻军
解析:选C。C项,犹:尚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C。A项,古义:那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A。A.辞:推辞。B.若:如果,假如;及,比得上。C.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隐约。D.敝:损害;疲劳,困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D.焉:句末语气词。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以:连词,因为;介词,拿。C.其:代词,代指郑国;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选A。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6.情景式默写(任选6句,每句1分)
(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将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5)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8)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二、阅读提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