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2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第6页,共6页
第1页,共6页
第四单元测试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君主专制强化 B. 皇权受到制约 C. 地方权力削弱 D. 世袭制度消亡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明以来,内阁大学士“选想机务”“表率百锈”,朝位班次供残六部之上。军机处设立后,内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地位每况愈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内阁职资功能的变化 B. 强化皇权的内在需求
C. 军机处的设立 D. 密官专权导致的政治黑暗
“他们(六部)只需听命于皇帝,并不需听命于内阁。若内阁和六部发生分歧,六部可以说‘你不是宰相,不是大臣,不该管我们的事’。”上述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阁大学士不可参与机密事务
B.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C.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 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降低
C. 相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密折是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地方官员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雍正推行密折制是为了
A. 实现皇权独尊 B. 加强官员控制 C. 实现决策优化 D. 加强控制地方
明朝前期,中央政府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 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 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 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第2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 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 独掌政务决策权 B. 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C. 理政人员素质低 D. 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某班同学围绕“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研究性学****分别拟定了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最终将无法完成的是
A. 《浅析明太祖朱元璋高度集权的目的》
B. 《明代内阁制度的创建及其发展趋势》
C. 《明代宦官参政与内阁制的内在联系》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满清崛起与白山黑水之际,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八旗旗主及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决定。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年)仿明朝制度将文官改为内三院。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A. 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性 B. 有利于君主专制
C. 加速了满族的汉化进程 D. 有利于社会稳定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