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金属材料与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2.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3.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4.掌握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核心素养: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金属材料性质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对金属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考点一 铜及其化合物
(频数:★☆☆ 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 本考点主要考查: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判断;铜的化合物的实验探究;含铜矿物的开发与利用。
1.铜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铜是紫红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2Cu+O2+CO2+H2O===Cu2(OH)2CO3
②2Cu+SCu2S
③Cu+
④Cu+
(1)通常利用反应:2Cu+O22CuO除去混合气体中的少量O2。
(2)铜为变价金属,与Cl2反应生成CuCl2,与S反应生成Cu2S,由此可知氧化性:Cl2>S。
(3)Cu与稀H2SO4不反应,但在通入O2的条件下,Cu可在稀H2SO4中逐渐溶解:2Cu+O2+2H2SO4===2CuSO4+2H2O。
2.铜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名称
氧化铜
氧化亚铜
颜色
黑色
砖红色
与酸反应(H+)
CuO+2H+===Cu2++H2O
Cu2O+2H+===Cu2++Cu+H2O
与H2反应
CuO+H2Cu+H2O
Cu2O+H22Cu+H2O
转化关系
4CuO2Cu2O+O2↑
(2)氢氧化铜
a.物理性质: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b.化学性质及应用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u(OH)2CuO+H2O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u(OH)2+2H+===Cu2++2H2O
(3)铜盐
①Cu2(OH)2CO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铜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的结果,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②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粉末。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据此可用来检验水的存在。
(1)无水CuSO4只能作为检验水的试剂,不能作为水蒸气的吸收试剂而用于除杂。
(2)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Cu2+作为一种重金属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因此人们利用了它的这一性质用胆矾、熟石灰、水配成了波尔多液,用来杀灭植物病毒和病虫害。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O是黑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Cu(OH)2(×)
(2)将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3)CuSO4·5H2O失去结晶水属于物理变化(×)
(4)Cu2(OH)2CO3是铜锈的主要成分,在干燥的空气中铜不易生锈(√)
(5)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6)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2.(教材基础探究)把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式与其颜色连接起来。
3.(思维探究题)设计实验证明H2还原氧化铜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向红色物质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且有红色固体生成,则固体中含有Cu2O。
[A组 基础知识巩固]
1.(2019·黄冈模拟)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铜粉与硫粉混合均匀加热以制取CuS
B.向Cu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以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充分灼烧以制取CuO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H2SO4微热,再加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
解析 由于硫的氧化性弱,所以只能将铜氧化成+1价,生成Cu2S,故A错误;浓H2SO4过量不能直接向试管中加水,故B错误;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