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15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5页42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15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x
文档介绍:
第15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程标准]
1.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知识点一 开眼看世界
代表人物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畬
著作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内容
西洋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
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
影响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以求自强的主张,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西方的先河
知识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
1.准备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2)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了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图谋不轨被杀,
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5)后期防御战: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1860年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①主张: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②结果: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③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4.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5.影响: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知识点三 洋务运动
1.背景
(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①目的:“自强”“求富”。
②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③主张: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2.内容
举措
实施
创办近代工业
军事工业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民用企业
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筹划海防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
开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3.评价
(1)进步性: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局限性
①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②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知识点四 戊戌维新运动
1.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2)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2.“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背景: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3)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但未送达光绪皇帝。
(4)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内容: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4.变法结果
(1)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2)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3)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5.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6.失败原因
(1)守旧势力很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3)把希望寄托于并未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