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化学第2讲 化学与STSE(学科社会价值)(教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2.7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化学第2讲 化学与STSE(学科社会价值)(教案).doc
文档介绍:
第2课时 核心价值——化学与STSE(学科社会价值)
化学与STSE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过该类试题向学生展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示化学在新材料的研制、新药物的合成、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的巨大成果,激发学****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在精神品质方面的体现。
化学与传统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使用、传统中药等古代科技文明和近现代化学领域重大科研成果的了解,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是化学学科社会价值在精神品质方面的体现。
一、化学与STSE
1.化学与生活
物质
用途
物质
用途
明矾
作净水剂
甘油
作护肤品
保湿剂
FeCl3溶液
印刷铜
质电路板
铁粉
作食品袋
内脱氧剂
氢***酸
蚀刻玻璃
热的纯
碱溶液
洗涤油污
硅胶
作袋装食
品的干燥剂
活性炭
除去水中
色素、异味
二氧化硫
作纸浆的
漂白剂
液氨
作制冷剂
乙烯
作水果
催熟剂
氢氧化铝
作胃酸
中和剂
2.化学与环境
污染类型
主要污染物及成因
雾霾
SO2、NOx和可吸入固体颗粒物(如PM2.5)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
酸雨
pH<5.6的降水,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型酸雨的形成:2NO+O2===2NO2,3NO2+H2O===2HNO3+NO
光化学
烟雾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xHy)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
臭氧
******代烃、NOx等与O3发生作用,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空洞
温室
效应
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CO2气体大量增加,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白色
污染
各种废弃塑料制品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水体
污染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水华(淡水)或赤潮(近海)
3.化学与能源
4.化学与材料
材料
主要组成或性质
天然
纤维
棉、麻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
蚕丝、羊毛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C、H、O、N等元素,在酶作用下可水解
合成纤维
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原料加工制成有机小分子单体,再经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再生纤维
用化学方法将农林产品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加工成黏胶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再生纤维
硅材料
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制作集成电路板、光电池等;二氧化硅制造光导纤维
合金材料
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高温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一般合金的硬度较大,熔点低于组分金属的熔点
二、化学与传统文化
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
(1)烧制陶器
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
(2)湿法炼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在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是: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3)黑***
黑***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主要成分是***钾、木炭和硫黄,爆炸时发生反应:2KNO3+S+3CK2S+N2 ↑+3CO2↑。
2.常考经典史籍材料
(1)《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这里“碱”是碳酸钾(K2CO3)。
(2)《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洧水”指的是石油。
(3)《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反应Fe+CuSO4===FeSO4+Cu。
(4)《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这里“石灰”指的是CaCO3。
(5)《新修本草》记载:“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这里“绛矾”指的是FeSO4·7H2O。
(6)《本草衍义》记载:“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这里“燕萨石”的主要成分是SiO2。
(7)《本草衍义》记载:“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