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化学第2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96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化学第2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doc
文档介绍:
第2课时 必备知识——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知识清单
[基本概念]①***氧化物;②***氢氧化物
[重要物质]①铝;②氧化铝;③氢氧化铝;④明矾
[基本规律]①铝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的规律;②可溶性铝盐与强碱溶液的反应规律;③“铝三角”之间的转化规律
知识点1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铝的性质及用途
(1)存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熔点
沸点
密度
延展性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
固体
660.4 ℃
2 467 ℃
2.70 g·cm-3

良好
(3)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铝的化学性质
铝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
②2Al+3Cl22AlCl3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或2Al+2OH-+2H2O===2AlO+3H2↑。
⑤2Al+Fe2O32Fe+Al2O3(铝热反应)。
铝是活泼金属,但抗腐蚀性能强,原因是常温下Al与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防止内部金属进一步被氧化。
(4)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2.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很高。
(2)化学性质
氧化铝只能溶于强碱(如NaOH溶液等),不能溶于弱碱溶液(如氨水等)。
(3)重要用途
①作耐火材料:Al2O3的熔点很好,可制造耐火坩埚等。
②冶炼金属铝:作为原料,电解熔融氧化铝得到金属铝:2Al2O3(熔融)4Al+3O2↑。
3.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①、②离子方程式及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Al(OH)3+3H+===Al3++3H2O。
②Al(OH)3+OH-===AlO+2H2O。
③2Al(OH)3Al2O3+3H2O。
从电离角度认识Al(OH)3的化学性质,
Al(OH)3是***氢氧化物,有两种电离方式:
(3)制备方法(写离子方程式)
①向可溶性铝盐中加入足量氨水:Al3++3NH3·H2O ===Al(OH)3↓+3NH。
②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AlO+CO2+2H2O===Al(OH)3↓+HCO。
4.一种重要的复盐——明矾
化学式
KAl(SO4)2·12H2O(水溶液pH<7)
组成
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净水原理
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与Ba(OH)2
溶液的反应
Al3+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SO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Al3++2SO+2Ba2++4OH-===AlO+2H2O+2BaSO4↓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
(1)(2020·江苏卷)室温下,Al与4.0 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
(2)(2018·全国卷Ⅱ)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3)(2018·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Al(s)NaAlO2(aq)Al(OH)3(s)(×)
(4)(江苏卷)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5)(全国卷Ⅰ)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通关2] (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80,6题改编)两份相同质量且均过量的铝,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
A.1∶3          B.1∶1
C.2∶3 D.3∶2
A [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n(HCl)=n(NaOH),两份铝的质量相等,且均过量,HCl、NaOH均反应完全。假设n(HCl)=n(NaOH)=1 mol,发生反应: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则Al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 mol,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mol∶ mol=1∶3。]
[通关3] (2020·江苏卷)下列有关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