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15单元 单元提升课.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7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15单元 单元提升课.doc
文档介绍:
一、中国食物(农业)生产的进步
1.原始农业: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以采集、渔猎为生,过着迁徙生活。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原始农牧业产生,主要作物是粟和水稻;商周时期,石质、木质耒耜仍是主要工具。
2.传统农业
(1)战国到秦汉时期: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出现并推广,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出现,这些促使中国进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阶段。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原产西亚的葡萄、苜蓿等传入中国,中国的粟、樱桃、杏传入西亚、波斯,并经西亚传入罗马。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移,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耕作方式进展不大,轮作制有所发展。
(3)隋唐到宋元时期:唐代出现曲辕犁,农业耕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经济发展促进物种交流,占城稻在宋朝时传入中国,棉花、水稻经印度传入埃及和地中海地区。
(4)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入中国,粮食作物产量增加,剩余粮食投放市场成为商品;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水土的流失。
3.现代农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以个体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高度集中管理的人民公社,忽视市场的统购统销政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此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政策使大型农场出现
,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出现。但由于国情因素影响,个体农户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而大型农场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科技育种,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对点练****1】
(2020·青岛二模)下表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表。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计算单位
1957年
计划
实际
比计划增长%
拖拉机
标准台
5 146
12 000
133.2
机耕面积
万亩
758
2 754
263.3
A.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三大改造效果显著
D.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
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全国拖拉机及机耕面积增长迅速,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也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因此D项正确;中国农业机械化至今尚未实现,A项错误;仅依据材料中拖拉机的使用情况不能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生产关系的改革,C项错误。
二、近现代生产工具、劳作方式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生产工具
劳作方式
交通事业
蒸汽时代
(1)18世纪60年代开始,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2)18世纪8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
确立了工厂制度。制定严格规章制度,实行倒班制,生产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
蒸汽机应用于交通领域,发明了蒸汽机车和轮船。交通运输业发生巨大变革
电气时代
电动机和内燃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
企业规模扩大、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汽车、电车的发明,远洋轮船出现。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联系
信息时代
(1)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先后诞生,在此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机器手、机器人逐渐应用于生产的各领域
(2)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得到应用
(1)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