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46课 医疗与公共卫生 教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32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46课 医疗与公共卫生 教案.doc
文档介绍:
第46课 医疗与公共卫生
1.古代: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给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伴随着疫病的流行,各国开始重视公共卫生,采取一些基本措施和医疗手段;中国传统中医从萌芽逐渐发展,明清时期基本完善。
2.近代: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中西医开始了碰撞与结合。
3.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包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
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历史上的疫病
1.表现
(1)天花:席卷古埃及时期的尼罗河沿岸;肆虐18世纪的欧洲;在中国清朝初年传播。
(2)鼠疫:6世纪时,在地中海沿岸爆发;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
2.影响
(1)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鼠疫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2)影响生产活动: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甚至发生严重饥荒。
(3)导致政治、经济变动:鼠疫爆发,使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亚历山大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土崩瓦解;中国明末鼠疫横行;17世纪黄热病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这些疫病给历史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世界史上最恐怖的五次大瘟疫
(1)欧洲黑死病(1347-1353年)
从1347-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至少2 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
有研究者指出,欧洲人故意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和盘子送给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15世纪末,美洲大陆约有3 000万原住民,100年后,原住民人口仅剩不到100万。
(3)明末大瘟疫
明末的旱灾、瘟疫和战争是同时出现的。受了旱灾的饥民们,感染了鼠疫病菌。据学者估计,崇祯年间,山西、直隶、河南三省疫死人口,要占到这三个省总人口的40%。
(4)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3月,“西班牙大流感”首先爆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在一年之内席卷全球,患病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超过4 000万,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4倍。
(5)太平天国大瘟疫
1855年中国西南地区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到1860年,瘟疫扩散开来,1862年达到高潮。这次瘟疫席卷了苏浙皖地区32个县。很多地方人口锐减到原来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个别地区甚至十不存一。
在瘟疫、战争、黄河泛滥的多重打击下,中国历史进入了最悲惨的时代,人口损失过亿。
3.疫病的防治
(1)公共卫生措施
①古罗马非常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职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
(2)医疗防治
①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②中国古人发明人痘接种法防治天花,在明代中期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③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④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⑤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3)救治机构
①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②隋唐时期,寺庙病坊收治病人。
③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二、中医药的成就
1.古代
治疗学
(1)战国时期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2)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
(4)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5)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
药物学
(1)唐朝:《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2)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的进步性
(1)《本草纲目》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
(2)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