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纲要.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纲要.doc
文档介绍: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概述:
人类的居住形式不断演变,农业出现以后, 逐渐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集镇。集镇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以及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就出现了城市。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社会环境都不断改进,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单元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第十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本课重点:集镇的出现,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民居;
本课难点:古代村落的选址特点;
知识概要
一 村落的产生
1.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 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3. 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人们的定居、繁衍、防卫和进行集体活动。
二 集镇的出现
1. 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聚集,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2. 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3. 北魏出于军事目的而设置镇,如六镇;隋唐五代也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置镇。
4. 北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集镇,如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
5. 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如盛泽镇。
6. 7世纪,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
三 城市的产生
1. 约前3500一前31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地区出现城市。
2.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 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手工业者和商业区、居民区。
4. 中国商代,城市已形成规模。神庙、宗庙和宫殿位于城市的中心。
5. 周代,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代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
6. 约前800年,古希腊人已经建设了雅典等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具有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7. 古罗马城市集中于内陆,以罗马为中心。其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8. 欧洲中世纪出现的城市和城镇,不是行政中心,是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
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
1. 各地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俗。
2. 两河流域,人们用砖头建造房屋,栋梁使用木材。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3. 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4. 古代中国,巢居和穴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
(1)巢居多在南方,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多在北方,后发展为地上建筑。
(2)从汉代起,民居的设计遵循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民居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3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