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浙江省嘉兴市桐乡高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普通班)(解析版).zip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数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5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高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普通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x﹣y﹣3=0的倾斜角是(  )
A.30° B.45° C.60° D.120°
 
2.设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α⊥β,则m∥β
C.若m⊥α,α⊥β,则m⊥β D.若m⊥α,m∥β,则α⊥β
 
3.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B,CC1的中点,在平面ADD1A1内且与平面D1EF平行的直线(  )
A.有无数条 B.有2条 C.有1条 D.不存在
 
4.直线l1:ax﹣3y+1=0,l2:2x+(a+1)y+1=0,若l1⊥l2,则a=(  )
A.3 B.﹣3 C.﹣3或2 D.3或﹣2
 
5.正四棱锥S﹣ABCD中,SA=AB,则直线AC与平面S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6.圆x2+y2﹣2x﹣1=0关于直线2x﹣y+3=0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
A. B.
C.(x+3)2+(y﹣2)2=2 D.(x﹣3)2+(y+2)2=2
 
7.已知球的半径为2,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分别截球面得两个圆.若两圆的公共弦长为2,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
A.1 B. C. D.2
 
8.已知点A(﹣2,0),B(2,0),C(0,2),直线y=ax+b(a>0)将△ABC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0,)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9至12题,每小题6分,第13至15题,每小题6分,共3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半径为2的四分之一个圆弧,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表面积为      .
 
10.已知圆O:x2+y2=1和点A(﹣2,0),若定点B(b,0)(b≠﹣2)和常数λ满足:对圆O上任意一点M,都有|MB|=λ|MA|,则:
(Ⅰ)b=      ;
(Ⅱ)λ=      .
 
11.如图,已知圆C与x轴相切于点T(1,0),与y轴正半轴交于两点A,B(B在A的上方),且|AB|=2.
(1)圆C的标准方程为      .
(2)圆C在点B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      .
 
12.已知圆(x﹣1)2+(y+1)2=16的一条直径恰好经过直线x﹣2y+3=0被圆所截弦的中点,则中点坐标为      ,该直径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13.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BAA1=∠CAA1=60°,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4.在四棱柱ABCD﹣A′B′C′D′中,A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为梯形,AD∥BC且AD=AA′=2BC.过A′,C,D三点的平面与BB′交于点E,F,G分别为CC′,A′D′的中点(如图所示)给出以下判断:
①E为BB′的中点;
②直线A′E和直线FG是异面直线;
③直线FG∥平面A′CD;
④若AD⊥CD,则平面ABF⊥平面A′CD;
⑤几何体EBC﹣A′AD是棱台.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将正确的结论的序号全填上)
 
15.定义一个对应法则f:P(m,n)→P′,(m≥0,n≥0).现有点A(3,9)与点B(9,3),点M是线段AB上一动点,按定义的对应法则f:M→M′.当点M在线段AB上从点A开始运动到点B结束时,点M的对应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曲线方程C:x2+y2﹣2x﹣4y+m=0.
(1)当m=﹣6时,求圆心和半径;
(2)若曲线C表示的圆与直线l:x+2y﹣4=0相交于M,N,且,求m的值.
 
17.已知半径为5的圆的圆心在x轴上,圆心的横坐标是整数,且与直线4x+3y﹣29=0相切.
(1)求圆的方程;
(2)若直线ax﹣y+5=0(a≠0)与圆相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过点P(﹣2,4)的直线l垂直平分弦AB?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如图,矩形ABCD中,AD⊥平面ABE,AE=EB=BC=2,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
(Ⅰ)求证:AE⊥平面BCE;
(Ⅱ)求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