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时03 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2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课时03 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课时03 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1.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答案】A
【解析】结合两则史料可知,疾疫流行导致曹军作战失利,说明疾疫爆发影响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故选A项;疾疫发生在赤壁之战进行中,并非是疾病的流行导致军阀混战,排除B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北齐时所著,《资治通鉴》是宋代所著,两则史料反映的是后世对赤壁之战的看法,无法据此推知曹操本人对作战失利的原因分析,排除C项;疾疫蔓延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
2.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 )
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
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
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
【答案】D
【解析】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已在题干中有表述,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不能体现,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题干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并结合所学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以藩屏周可知,晋武帝意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故D项正确。
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 )
A.该时期民族融合的作用
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C.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
D.君主专制逐步的加强
【答案】A
【解析】从民族关系上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都使中原文化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促进了民族融合,故答案为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题干所问“忽视”的应当是这一时期的进步之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4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答案】A
【解析】人口南迁只是人口的流动,并不会带来人口的绝对减少,而且北民南迁会使北方因过度开发遭到恶化的自然环境逐渐恢复,故B、C两项错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发生在南宋,故D项错误;据所学,这一时期政局动荡,战乱频繁,造成全国人口减少,故A项正确。
5.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
A.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表格主要反映了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郡县设置越来越多,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故答案为A项。B项表述不合题意,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始于秦朝,汉至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体现的是郡县制;经济重心南移主要是指从西晋到南宋,与材料中的“汉至唐前期”不符,排除C项;随着郡县设置越来越多,则地方权力不断削弱,D项说法错误,排除。
6.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俗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故A正确;B、C是孝文帝改姓氏的作用之一,不是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故B、C错误;改姓氏并未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俗,故D错误。
7.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
A.促进洛阳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