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预测卷01-【广东】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2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预测卷01-【广东】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预测卷01
(满分:52分 建议用时: 分钟)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太宗耶律德光占有燕云十六州,使生活在十六州地区里的广大汉民成为辽朝的编户。……“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而形成了辽朝的双轨制:“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双轨制不单是以地域为划分依据”,“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不同的制度是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从辽朝实行双轨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里的契丹不仅仅指的是契丹族,它还包括与契丹民族在文化类型及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其他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如乌古、女真等族;汉人也包括了汉化程度很高的渤海人。所谓“国制”,是指与当时契丹等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谓“汉制”,是指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轨制也是一种文化政策。
——摘编自郭康松《双轨制与辽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辽政治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政治制度改革的影响。(6分)
【解析】
(1)特点:由材料“‘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知,辽政治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因俗而治,不同民族制度各异;由材料“从辽朝实行双轨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里的契丹不仅仅指的是契丹族,它还包括与契丹民族在文化类型及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其他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如乌古、女真等族;汉人也包括了汉化程度很高的渤海人”可知,辽政治制度改革的特点是依据各民族经济文化水平制定制度,族群划分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由材料“所谓‘国制’,是指与当时契丹等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谓‘汉制’,是指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轨制也是一种文化政策”可知,辽政治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双轨制既是政治政策,也是文化政策。
(2)影响: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辽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稳定和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南北面官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答案】
(1)特点:因俗而治,不同民族制度各异;依据各民族经济文化水平制定制度,族群划分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双轨制既是政治政策,也是文化政策。(三点)
(2)影响: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稳定和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借鉴。(三点)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史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变化的过程。
年代
作者、著作
世界史书写视角
1902年
梁启超《新史学》
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提倡用代表西方成功经验的进化思想来重写中国历史。
1934年
何炳松《外国史》
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949年4月
周谷城《世界通史》
“欧洲通史并非世界通史之中心”;“不能忽视亚洲及欧亚之间的活动”;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迭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