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提升课(四).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19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专题提升课(四).docx
文档介绍:
专题提升课(四)
视角1 历史线索——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的演变
【知识点拨】
1.法律
(1)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特别突出,其具体体现在儒法之争,但最终法家思想因更切合社会现实而受君主们青睐。
(2)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法律,但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3)宋元到明清:宋明法律以唐律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例”。
2.教化
(1)先秦:儒家认为“礼”可以治国,主张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2)秦汉到隋唐:统治者重视“孝”和家训,提倡礼制和基层教化。
(3)宋元至明清: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中,乡约是进行教化的基本载体,明清的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对点训练1】 对于如何治理国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有主张。其中有人主张只要有圣明的君主,用法作为治国的礼教,把执法的官吏当做老师,而不是盲从先王的训示遗语,就能治理好国家。此主张出自(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圣明的君主”“用法作为治国的礼教,把执法的官吏当做老师”“不是盲从先王的训示遗语”看出这是法家的思想,“盲从先王的训示遗语”指的是“法先王”,是先秦儒家的思想,故选D项。
视角2 历史线索——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及原因
1.演变
(1)夏朝以前,人们用天然贝壳作为货币。
(2)商周时期人们使用人造贝币。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的形态各异的铸币。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5)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
(6)唐初发行开元通宝。
(7)宋代铜钱大量发行,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元代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流通的政权。
(9)明初废纸币,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体制。
2.原因
(1)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
(2)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
(3)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
【对点训练2】 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
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类型
C.经济发展推动货币改革
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样式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货币形式多样,北部农业发达,货币形式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东南部地区手工业发达,货币形式与手工业紧密联系,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统一,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货币改革,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图腾崇拜,D项不正确。
视角3 规律趋势——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认识
【知识点拨】
1.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2.用银两收税客观上适应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赋税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倒退;赋税制度的变化主观上取决于统治者的素质,客观上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赋税是政府行政的经济基础,而制定赋税政策和制度又是典型的政府行为,政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