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2.92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
核心考点0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  )
A.史书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掘 D.学术论著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有效性考古发掘大于史书记载,大于学术论著,大于神话传说,所以选择C
2.河姆渡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  )
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 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影响
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 D.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干栏式建筑能够防潮,因此复杂的建筑是为了应对自然地理条件,故选B项;材料只能反映干栏式建筑较为复杂,并不能直接说明当时中国的建筑领先世界,排除A项;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的说法不准确,不管是河姆渡还是干栏式建筑,都只是当时的一种文明类型,排除C项;半地穴式建筑也是为了适应自然地理条件而产生的建筑类型,不能判断其是否适合定居,排除D项。
3.图腾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象征或标志,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原始信仰。图腾信仰的出现(  )
A.侧面反映早期文明多元特点 B.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C.标志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D.客观反映了生物的进化历程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图腾……用来做本氏族的象征或标志”,主要是为了将一个氏族和另一个氏族开,结合《纲要》上册第3页所学: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具有多元的特征,与题旨吻合,故选A项;题干未探讨图腾出现原因,排除B项;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有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明显,争夺财富和权力等,排除C项;“客观反映”与题干“‘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相悖,排除D项。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大立人、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2021年的新发掘中又出土重要文物一千余件。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三星堆遗址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星堆遗址属于(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B.自然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是早期的城邦文明
D.早期文化遗址,彰显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三星堆遗址再现了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是研究古蜀文化的实物依据,故选D项;三星堆属于物质遗产,排除A项;三星堆属于文化遗产,排除B项;三星堆属于古蜀地区早期国家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
5.图1表明,半坡人(  )
A.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B.居住在长江流域
C.已经具备审美意识 D.掌握了制瓷技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不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B选项错误。图片是彩陶并非瓷器,D错误。图中彩陶已经有了几何符合组成的纹样,说明半坡人具备了审美意识,C选项正确。
1.图1为公元前5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新石器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这说明,我国(  )
图1
A.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B.先民活动受到地域限制
C.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 D.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
【答案】D
【解析】公元前5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新石器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显示文化遗存较多,且大体分为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以及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三类,说明我国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征,故选D项;题干体现的是不同文化遗存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样特征的区域文化之间没有体现交流,所以不能说在交融中发展,排除A项;各地不同的文化遗存具有各自独有的地域经济文化特征,并没有反映出先民活动受地域限制,排除
B项;从示意图看,北方的文化遗存既有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也有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所以没法说北方文化长期领先,排除C项。
2.考古学者在大汶口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发掘出了棺椁,还有大批的随葬品,最多的有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质、骨质的工具、装饰品,甚至还有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艺品;而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几乎一无所有。这反映出(  )
A.贫富悬殊的现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