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23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68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23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x
文档介绍:
第23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中共八大(1956年)
(1)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内容:1957年春,***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影响
①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3.探索中的失误
(1)表现
①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②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影响
①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4.政策调整
(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发展。
(2)概况
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知识点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2.目的: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过程
(1)发动: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夺权: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粉碎林彪***集团:1971年9月,林彪***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粉碎了这次政变。
(4)全面调整
①1972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②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5)1976年9月,***逝世,江青***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6)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4.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知识点三 伟大的建设成就
1.主要成就
(1)工业
①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2)国防科技:成功地爆炸了***、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3)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社会生活: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5)外交
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2.历史意义
(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2)在中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