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七)
1.“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这种职权的作用已经消失。但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本身的统一战线的作用仍然存在。”这次会议( )
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B.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C.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D.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答案 B
2.1951年初夏,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发生蝗灾,面积达1 300多万亩。在中央要求下,各级政府领导民众加入捕蝗、灭蝗的队伍。朱德总司令亲自批准人民空军出动了4架飞机协助灭蝗,这是中国飞机治虫史上的第一页,最终有效抗击了蝗灾。这次灭蝗大战( )
A.推动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体现了新中国体制的优越性
C.得益于“一五”计划的成就
D.凸显了新技术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 B
解析 1951年新中国尚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民众和人民空军都积极展开行动,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国家体制的优越性,故选B项。
3.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两次留学苏联的热潮:20世纪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五六十年代留苏学****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这一变化( )
A.得益于中苏两国长期友好
B.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变迁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D.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20世纪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五六十年代留苏学****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可知20年代的学****主要是军事,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背景,50年代后的学****主要是工业建设知识,以建设社会主义为背景,这种不同与当时的时代主题密切相关,故选B项。
4.(2020·天津红桥区二模)下表是新中国在1952年和1957年钢和原煤总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钢(万吨)
原煤(万吨)
1952年
135
6 649
1957年
535
13 000
增长率(%)
396.29%
195.51%
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工业体系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C.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D.增强了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答案 C
解析 根据新中国在1952年和1957年钢和原煤总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中的数据,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钢和原煤产量的大幅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选C项。
5.(2020·山东济南二模)下图是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新式结婚》,画中影壁上悬挂毛主席画像,右下角男子手扶贴有囍字的耕犁。该作品反映了( )
A.群众的婚俗形式日益新潮多样
B.革命建设成就获工农群众认同
C.土改完成保障民众生活祥乐富足
D.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成为社会共识
答案 B
解析 根据1952年的宣传画《新式结婚》中反映的“影壁上悬挂毛主席画像”“右下角男子手扶贴有囍字的耕犁”等信息可知,该作品反映了工农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土地改革等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认同,故选B项。
6.(2020·北京海淀高三期末)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许多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怀疑态度,***果断更改发言计划,在会上作补充发言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A.有利于缓和与会各国的矛盾,实现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B.有利于实现会议的预期目标,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C.打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基本隔绝的局面
D.促进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答案 B
解析 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实现了会议的预期目标,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故选B项。
7.1958年,存在大量盐碱地的鲁西北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泛种植小麦,但产量很低;到了80年代,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而流传一首民谣:一亩小麦吃不饱,半亩棉花作贡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改变了统购统销政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D.山东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1958年,存在大量盐碱地的鲁西北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泛种植小麦,但产量很低;到了80年代,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而流传一首民谣:一亩小麦吃不饱,半亩棉花作贡献”,可知195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