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课(五)
视角1 历史线索——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知识点拨】 (1)探索历程
派别
背景
阶级属性
主张
结果
影响
抵抗派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惊醒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
启迪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太平天国
鸦片战争后,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农民阶级
有田同耕,平均分配;以法治国;平等外交等
过于理想,与现实环境不符,未能实现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主张影响后世
洋务派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和新式学堂,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其破产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维新派
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
1898年,
戊戌变法,但遭到顽固势力阻挠,失败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革命派
变法改良运动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资产阶级
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
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2)主要特点
①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②一致性:近代中国人学****西方、寻求变革的出发点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学****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连。
③一定的层次性:在学****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学器物到学政治制度。
④继承性:各政治派别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
⑤曲折性: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具有曲折性。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对点训练1】 英国传教士埃德温·丁格尔的《中国革命记》一书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国人不再被他们傲慢的西方邻居排挤和强迫做生意的时代终会到来。相反地,很快地我们会和这里的人民进行一场艰难的国际性商业竞争。”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B
解析 通过题干中“做生意”“国际性商业竞争”,说明题干内容主要论述辛亥革命的经济意义,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属于经济方面的意义,故选B项。
视角2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840—1901年)的阶段特征
【知识点拨】 总述: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840—1901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
(1)政治
①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维新运动。
(2)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