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 第18页,共17页 历史第七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其主要表现分别是 A.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 ***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 ***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表。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 时问 结果 1912~1920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 1921~1923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 A. 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B.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 王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电影《建党伟业》演绎了“辛亥首义”到”党的成立”这一时间段的历史风云.以下内容有可能出现在该部电影中的是 ①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临时约法》 ②北京学生走上街头高呼“还我青岛” ③共产国际派马林来中国开展活动 ④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并作发言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 A.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 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 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 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第17页,共17页 第2页,共17页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①中共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②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消灭了北洋军阀 ③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 ④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 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B. 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 C. “三大政策”的推动 D. 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 下表为近代我国某一政权部分机构组成情况,据此判断这一政权是( ) 姓名 任职 党派 汪精卫 常务委员 国民党 孙科 常务委员 国民党 胡汉民 外交部长 国民党 谭平山 农政部长 共产党 苏兆征 劳工部长 共产党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南京国民政府 C. 武汉国民政府 D. 陕甘宁边区政府 第3页,共17页 第4页,共17页 1924年6月'邓泽如、张继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这表明( ) A. 国民党右派排挤和攻击共产党的倾向渐露端倪 B. 北伐战争受挫导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 C. 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导致国共关系破裂 D. 奋斗目标本质不同使国共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曾制定《商民运动决议案》,称:“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该决议案最有可能制定于( ) A.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