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专题2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4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专题2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22: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
一、选择题
1.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账、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A.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 B.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
C.可以有效消除******现象 D.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辅佐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唐朝时,监察御史行政监察范围更加广泛,增加了对官员政务的监察,增加了对行政部门的监察,这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D项正确;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没有走向法治,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排除B项;“可以有效消除******现象”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汉代岁举孝廉本无考试之法,被举者经朝廷复察,无问题即加委任。从东汉顺帝时起,对孝廉实行考试,定制:凡郡国举孝廉,被举者年须在40以上,“诸生试通章句,文吏试笺奏”,及格方得应选。这些变化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 B.兼顾了对资历与品行的考察
C.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岁举孝廉无需考试,经朝廷复察即可委任;但从东汉顺帝时起,对孝廉实行考试,且对郡国举孝廉有了条件限制,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举荐人才的控制,这些变化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资历与品行的考察,排除B项;“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致仕又称退休、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
调整概况
高祖、太宗朝
沿用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作为“常式”延续。
肃宗至宣宗朝
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
A.节约中央的财政开支 B.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C.适应国情国力的变化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由于国力强盛,退休官员能够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唐中叶后,唐朝综合国力由盛转衰,退休后的低级官员取消经济特权。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这些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适应国情国力的变化,C项正确;节约财政开支、精简地方机构及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4.明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即从四书五经原文中择句命题,敷衍成文。作文时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模仿古人语气进行发挥,而且要遵循固定的格式。下列的推断中,不成立的一项是
A.读书人备考需读朱熹的《四书集注》
B.选拔工作规范化不利于人才选拔
C.八股取士可起到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
D.明代科举考试取士逐渐走向僵化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内容以及作文要求,无法体现官员选拔工作的规范化,B项符合题意;根据“作文时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可知,读书人备考需读朱熹的《四书集注》,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模仿古人语气进行发挥,而且要遵循固定的格式”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选拔出来的官员成为君主忠实的奴仆,起到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模仿古人语气进行发挥,而且要遵循固定的格式”表明明代科举考试取士逐渐走向僵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5.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A.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使政府工作摆脱党派利益之争,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故答案为D项;奉行“政治中立”原则与保证文官群体素质无关,排除A项;政府不能起到对政党监督制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