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04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4.7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04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04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
1.东晋南朝谱牒之学大兴,出现了贾氏、王氏等专门研****谱学的世家,出现了《百家谱》、《十八州士族谱》一类的专著。吴姓士族低于侨姓,所以另作《东南谱集抄》以记吴姓。朝廷专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材料说明
A.贵族政治是古代家谱学研究发展的根源
B.谱牒为统治阶级固化其政治特权服务
C.战乱频发迫使家谱编纂成为了专门学问
D.谱牒之学为朝廷征派赋役提供了便利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东晋南朝世家大族谱学兴盛,并受到政府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阀政治,其统治基础是士族,他们享有特权,因此材料中的现象说明谱牒为士族的政治特权服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谱牒为士族的政治特权服务,不是强调“贵族政治是古代家谱学研究发展的根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战乱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赋役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2.下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几次人口流动情况
318年
石勒徙羌羯降者10多万落于冀州
329年
石虎徙氐,羌15万落于司、冀二州
349年
河北大乱,流民20余万渡河投奔东晋
398年
拓跋珪徙幽冀等六州吏民杂夷10余万充实代地(今内蒙古一带)
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人口迁徙促进阶级流动
C.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开发 D.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材料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人口在不断地流动,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趋势加强,D项正确;材料中除提到349年河北大乱,其它材料主要涉及人口流动,没有涉及北方战乱和经济破坏,排除A项;材料中的人口迁徙与社会阶层流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除提到349年北人南投东晋,其它人口流动都在北方内部,排除C项。故选D项。
3.东晋南朝时期,南迁的侨民可享受优待,社会矛盾趋急。为此,南朝统治者多次实行土断,即以土著为断,规定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一时“财阜国丰”,“豪强肃然”。 据此可知,当时
A.门阀士族的势力已急剧衰退 B.战乱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C.经济重心已开始向南方转移 D.土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迁入民因户籍不同,可享受优待”,故会引发迁入民与南方土著民的矛盾,也会影响政府的税收。土断之后,“一时‘财阜国丰’,‘豪强肃然’”,说明土断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打击了豪强势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门阀士族势力急剧衰退,排除A项;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
4.如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砖画》,描绘了“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反映出
A.士族阶层生活奢靡 B.门阀政治日益衰落
C.文人画与时代关联 D.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
竹林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与传统儒家思想注重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存在冲突,所以反映出主流思想受到冲击,D项正确;竹林七贤的这些生活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士族阶层的生活奢靡,排除A项;当时门阀政治日益强化,而非衰落,排除B项;图示的砖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C项。故选D项。
5.唐代,马球运动广受欢迎,唐朝皇帝之中喜欢打马球的不在少数。公元709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李唐皇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球场婚礼”,以临淄王李隆基为首的唐朝队战胜了以吐蕃使者尚赞咄为首的吐蕃队。这说明唐代马球运动
A.深受少数民族骑射****性的影响 B.因精彩激烈受到市民阶层追捧
C.展现了统治者与民同乐的心志 D.承载了超出娱乐性的多元功能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球场婚礼”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说明唐代马球运动承载了超出娛乐活动的其他功能,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该项运动的源流,排除A项;马球运动并不是下层民众的娱乐项目,并不会受到普通市民的追捧,排除B项;材料中的运动没有普通民众的参加,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图是唐朝中、后期与西域交通线路变化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和吐蕃关系有所改善 B.中央集权的削弱
C.与西方对外贸易受阻 D.交通工具的改进
【答案】A
【解析】
从地图中的信息可得出,中期没有经过吐蕃,而后期的路线主要经过吐蕃,说明双方的关系有所改善,A项正确;吐蕃当时并不属于唐朝,不存在中央集权削弱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路线的变化,贸易并没有受阻,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工具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图为河南洛阳含嘉仓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