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专题2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59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专题2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2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
一、选择题
1.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 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D.强化诸侯的归从意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仅新诸侯即位时盟誓,而且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周天子通过经常性的盟誓活动让诸侯宣誓效忠,目的是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强化诸侯的认同和归从意识,D项正确;异姓诸侯不属于宗族内部,排除A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排除B项;盟誓活动并不能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排除C项。故选D项。
2.《三国志.魏书》记载:“秦时无刺史,但有郡守长吏。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这表明西汉时期的刺史
A.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并未干预地方事务 D.提升了行政效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家刺史“奉六条而已”“其吏言从事,居无常治”,这表明西汉时期的刺史并未干预地方事务,故C项正确;东汉之后刺史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故排除A项;刺史制度与中央集权有关,不能说加强了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行政效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故选C项。
3.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员的品级,通常比较低下。《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提拔严助为中大夫,“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由此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
A.以小御大,以内御外 B.集体决策,集思广益
C.加强监督,防止*** D.内重外轻,加强皇权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严助为代表的、品级较低的皇帝亲信出任中朝官员,“与(丞相等)大臣辩论”“大臣数诎”,中朝制衡外朝,体现的是以小御大,以内御外,A项正确;集体决策,集思广益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加强监督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内重外轻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中央集权,与汉武帝利用中朝加强皇权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据《唐书》载,唐高宗下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玄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其规定旨在
A.笼络地方贵族 B.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
C.提升皇族地位 D.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七姓十家是世家大族。唐高宗下诏其不得自为昏(婚),这是为了打击世家大族相互联姻形成复杂的势力,B项正确;这不是笼络地方贵族的做法,排除A项;这无法提升皇族地位,也无法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故C、D两项错误。故选B项。
5.世祖末、成宗初年,行御史台和与行省同处一城的廉访司,相继取得了对行省官吏的奏劾、按问、刷卷(清查所属各衙门处理狱讼案件有无拖延枉曲)等权力,而且有所成效。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 B.官僚体制内部互相制衡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地方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答案】C
【解析】廉访司获得了对行省官员的监督权力,这有助于加强对地方的监管,进而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当时依然实行的是行省制,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并不是互相制衡,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官僚机构臃肿,排除D项。故选C项。
6.明代不同时期内阁中翰林出身人数及其占比情况统计表
年号
内阁人数
翰林出身人数
占的百分比
永乐
7
3
42.8%
宣德
5
2
40%
正统
8
8
100%
景泰
9
6
66.6%
嘉靖
27
21
77.8%
隆庆—天启
8—21
8—21
100%—100%
崇祯
59
39
66%
该表所述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文官集团政治影响力增强 B.官员选拔日趋公平
C.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提高 D.政府实现理性治国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在明朝不同时期,翰林出身而入阁的人数及比例都较高,反映出以知识分子为主的文官对当时政治的影响力较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及选官的标准,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内阁的身份,并不能反映效率,排除C项;从内阁的成员构成并不能反映政府的理性治理,排除D项。故选A项。
7.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民情、水旱等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增强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C.能有效监察地方官员 D.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