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预测卷02-【天津】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2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更多>>热门同类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预测卷02-【天津】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预测卷02
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55分,第16题17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8分
1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政治统治就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实际上为部族结构。部族血缘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因此,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诞生,就具有家国一体化的特征。秦始皇统一后,宗族式的政治结构转变为家族式的 政治结构,政治制度也随之转变为“家天下”式的制度。此后历朝历代,虽然屡有更易,但“家天下”的本质始终不改。家与国的统一,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内容上,就是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表现在传统的政治行为规范上,就是君臣关系、官民关系,都有如父子关系。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政府》
材料二 起初,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都曾出现过“家国同构”。在早期社会,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人们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在城邦与家庭之间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利益冲突。因此,城邦与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变法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移民,氏族血缘关系逐步解体,家庭的政治组织色彩逐渐消退,尤其是在经过几次变法改革后,形成了以财产和地域为政治基础的国家制度,完成了个人从家庭成员到城邦公民的转换,形成了“家国异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模式。
——摘编自周靖《“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中西传统家国关系对法的影响的比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讯,指出“家国同构”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制度性史实,并简析其在封建政治伦理中得以不断强化的思想因素。(8分)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社会政治结构由“家国同构”转向“家国异构”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西方“家国一体”走向不同的最主要因素。(9分)
【详解】
(1)史实:根据材料“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实际上 为部族结构”并结合所学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可知秦前:分封制、宗法制;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后,宗族式的政治结构转变为家族式的 政治结构,政治制度也随之转变”并结合秦朝政治制度可知秦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思想因素:根据所学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可知孔子极力推崇西周礼乐文明;董仲舒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宋明理学重建儒家信仰。
(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变法改革,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移民,氏族血缘关系逐步解体,家庭的政治组织色彩逐渐消退”并结合所学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可知社会内部的变法改革;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血缘关系的瓦解。
主要因素: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知中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不同。(中,农耕经济;西,商品经济)
【答案】
(1)史实:秦前:分封制、宗法制;秦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思想因素:孔子极力推崇西周礼乐文明;董仲舒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宋明理学重建儒家信仰。
(2)主要原因:社会内部的变法改革;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血缘关系的瓦解。
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中,农耕经济;西,商品经济)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得到较快兴起,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活跃的商人要求提供更大范围的保护,国王和贵族面对巨额的商业收益,也意识到更大规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