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课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有较大差异。人类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3.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禹死后
,其子启继位,打破了禅让制,建立世袭制。
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3.西周
(1)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全面认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
西周的等级分封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国家政权、扩大统治范围,都起了重大作用,发挥了显著效能。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它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血缘关系的松弛,等级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4.商周政体特征
(1)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商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4)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5.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各国政治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
中央
政府
三公
丞相
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
太尉
最高武官,掌军事
御史大夫
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九卿
分掌国家各类政务和皇室事务
3.郡县制: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比较项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
点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
按地域划分
官员产生
世袭
由皇帝任免
官员权力
有封地
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一定时期内发挥积极作用,但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相
同
点
废分封、置郡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特征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基本原则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但郡县制下,地方听命于中央,缺少独立性
4.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行政体制
地方行政体制
西汉
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
郡、县二级制、郡国并行制
东汉
尚书台
“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
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州、郡、县三级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制、藩镇割据
宋代
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代
中书省
行省制,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明朝
废宰相、设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
清朝
雍正设军机处
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趋势
中枢权力机构随着君权强化不断变化;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决策过程中的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从西汉到隋唐中枢机构的变迁
从尚书、中书、侍中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说明中朝制与三省制存在一定渊